老竹大方为历史名茶始制于明代产于歙(she)县:老竹铺、三阳坑、金川一带三个乡共有茶园1841公顷其中处于海拔500米以上的有813公顷金川乡的657公顷茶园海

老竹大方为历史名茶

始制于明代

产于歙(she)县:

老竹铺、三阳坑、金川一带

初识老竹大方

三个乡共有茶园1841公顷

其中处于海拔500米以上的有813公顷

金川乡的657公顷茶园海拔全部超过500米

竹铺乡青凉峰南坡和金川乡皂钛等村

部分茶园在海拔1000-1100米海拔的高山云雾之中

歙县位于安徽省南部

介于黄山山脉与天目山脉之间

东南与浙江交界

处于亚热带边缘

属于过渡性气候带

季风明显、气候温和

雨量充沛、四季分明

春寒多变、梅雨集中

伏秋多旱、秋高气爽

 

按品质分为

顶谷大方

大方茶中的极品

扁片形特种绿茶

外形扁平匀齐、挺秀光滑

色泽暗绿微黄

芽藏而不露

披满金色茸毫

初识老竹大方-扁片形特种绿茶

汤色清澈微黄

香气高长有板栗香

滋味浓醇爽口

叶底嫩匀,芽显露肥壮


普通大方

初识老竹大方-扁片形特种绿茶

色泽深绿褐润,似铸铁

形似竹叶

称为铁色大方

又叫竹叶大方


 

鲜叶采摘

初识老竹大方-扁片形特种绿茶

顶谷大方

采制时间:谷雨前

一芽二叶初展

长约3厘米

每公斤鲜叶6000-8000个芽头

普通大方

采制时间:谷雨—立夏之间

一芽二、三叶

 

工艺流程

 

传统加工工艺流程

鲜叶摊放→杀青→揉捻→做坯→整形→辉锅

鲜叶摊放

在阴凉通风处

摊放4-5小时

厚度1.5-2厘米

失水7%左右

鲜叶外表失去光泽

手握茶芽略为柔软

杀青

用口小腹大、荷包形的斗锅灶

初识老竹大方-扁片形特种绿茶先将锅烧至微红(160-180度)

用茶油蘸抹锅壁

投放1-1.5公斤鲜叶

迅速翻拌炒制10-12分钟

叶子柔软即可出锅

杀青程度比炒青嫩一些

揉捻

细嫩的高档大方,一般不揉捻

嫩的芽叶稍加揉捻,不加压力

揉捻时间也短(5-8分钟)

使茶叶略显条形,保持平展


低档大方需要揉捻,才能制成细扁条

但是揉捻程度也不高

抖散热气,在叶子尚热柔软的时候

揉捻10-15分钟

叶卷成条,茶汁流出

就可以解块松散了

做坯

用口小腹大底深有弯肚的斗锅

俗称“五桶锅”

初识老竹大方-扁片形特种绿茶

 

做坯目的:

蒸发水分,初步理条整形

锅温120-140度

每锅1.5-2公斤揉捻叶

下锅双手勤翻快抖

水分快速散发

抖散团块

炒坯10-15分钟后

含水量下降到40%-45%(四五成干)

叶不粘手时

在锅内壁涂抹一点菜籽油或豆油

使锅壁光滑

稍加翻炒后

改换手势“做坯”

用手掌沿锅壁上下拷拍

结合整直茶条

让外形逐渐扁平紧直

含水量25%左右时即可

整形

做坯出锅稍加摊放,回软后再整形

或者直接进入整形阶段

又称拷扁

锅温90-100度

投入茶坯1公斤左右

伸直手掌、紧贴茶坯在锅壁上

上下扳拷搭起

边翻边滚理顺插条

用手掌向锅壁拍打茶坯

是茶条更加挺直扁平

定型后似韭菜状

历时20-30分钟

辉锅

将锅温降到60-70度

每锅投坯量、炒制手法均与整形相同

但动作要轻要慢

随茶拷荡

促使光滑紧结

防止断碎

含水量5%-6%时起锅

冷摊后装箱密封贮存

 

机械加工工艺流程

鲜叶摊放→机械杀青→摊凉→做形→整形→辉锅

滚筒杀青的同时

完成了揉捻

所以要在杀青后摊凉

机械做形理条机

高档鲜叶原料可以全程机制

中低档原料的整形和辉干

还是以手工加工品质好一些

 

这大方怎么看都与龙井有神似之处

嗯… 怪不得卖大方的没有龙井多

哈哈哈哈哈哈哈

老竹大方不如顶谷大方

顶谷大方不如喝杯熟汤

手机

相关文章推荐